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快讯 > 消费机

各国移动支付发展情况及国内移动支付现状和建议

2018/3/5 10:42:43点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及O2O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移动支付开始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2012年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是世界最大的移动市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测,至2013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超过5亿。手机将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工具,手机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手机办理消费、缴费和转账等业务。移动支付领域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 

  从国际市场来看,移动支付早已在很多国家广泛应用,也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国家 移动支付发展情况 

  韩国 目前90%的韩国手机用户已经习惯在手机上消费。政府出台了手机支付的鼓励性法律法规,对支持手机近端刷卡支付的商户可享受消费退税2%的优惠政策。还提出零售、餐饮、宾馆等行业的商户若不接受手机支付,将被作为重点税务检查对象;另外韩国积极推动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无线城市、u-city等的建设都推动了手机支付的普及。 

  日本 装有智能卡的手机可以在自动售货机购物,甚至购买大米、洗衣粉这样的日常生活用品。相比传统的互联网购物,消费者用手机购物更加便捷、私密、互动,手机购物已经成为日本“快时尚”标志,深受城市年轻人喜爱。 

  美国 谷歌公司在美国纽约推出NFC手机支付服务。用户不仅可以用手机进行支付,还可以下载各种优惠券。 

  英国 渣打银行现已推出了一个集社交、地理定位、电子优惠券等功能为一体的客户端。渣打还将通过Android系统实现“掌上银行”,并推广到塞班、黑莓、J2ME以及Windows等多种平台。 

  肯尼亚 由于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匮乏,东非肯尼亚移动运营商Safaricom于2007年率先开创移动金融服务“移动钱”(M-PESA),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办理资金汇兑和一些缴费业务,这一成功的应用引来非洲很多国家效仿,极大地弥补了当地金融机构网点的不足。68%的肯尼亚成年人都在使用手机钱包,这一比例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根据艾瑞对移动支付的统计显示,最近几年中,移动购物的同比增速达到400%,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通过手机下订单,并用手机完成支付,这样的意识正在不断的上升。支付宝无线事业部总经理许吉也指出,手机的渗透率高于计算机,一些农村用户或者打工者群体没有电脑,但是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甚至完成支付、转账。因此,在移动领域里的支付,虽然与互联网有一些交错,却比互联网有着更广泛的想象空间。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参与主体包括银行、移动运营商、中国银联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各参与方都在积极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商业银行在推出手机银行业务的同时,附加了一些移动支付功能,如网上购物、话费充值等。如农业银行2012年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展了手机近场支付、基于膜卡技术的手机远程支付和基于手机短信的便民手机支付等业务;邮储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开展了基于膜卡技术的农村地区手机支付试点工作,推出了转账汇款、公用事业缴费、话费缴纳和小额取现等业务;招商银行与中国移动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手机钱包产品开展重点合作,可实现银行卡功能与手机功能合二为一;建行东莞分行为满足移动手机客户和网络客户的需求,推出手机支付信用卡。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对手机也积极投入近场支付业务。中国移动在2010年3月宣布入股浦发银行后,双方就手机电子钱包展开对接,发行贴片形态的浦发银行卡电子钱包,共同实现金融账户与移动终端的结合。中国联通自2010年4月在上海推出公交应用的内置NFC芯片联通手机后,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联合作在深圳推出“手机SIM卡+PBOC2.0贷记卡”的手机信用卡,在广东地区推出手机支付产品“牡丹·沃银”卡,实现小额支付的电子钱包功能;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行、中国银联合作在宁波市发行了双界面电信卡,实现了银联标准空中圈存业务。 

  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纷纷涉足移动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均开发了智能手机客户端支付软件,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拉卡拉和钱袋网开发了基于手机音频口银行卡受理产品,用户可以自助完成缴费、信用卡还款、银行卡余额查询等业务。 

  在百花争鸣的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阻碍了移动支付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一、经营模式多样,不能实现资源整合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存在多种参与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经营模式,银行只使用移动运营商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消费者、商户和银行通过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实现互联,用户直接通过银行账户或者在银行开立专用的小额支付账户进行移动支付;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为了减少与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发生的业务联系、通常会直接将交易费用从用户话费中扣除,或者要求用户在运营商开立专门的移动支付账户;以支付机构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支付机构往往独立于移动运营商、银行和银联,他们利用移动支付的业务模式,将其本身的支付业务进行延伸。如支付宝手机支付,将一个支付宝账号和手机绑定,通过发送特定的短信指令来完成支付。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都希望在支付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银行拥有大量终端设备,但不会提供给移动运营商使用,运营商拥有大量用户,但也不会提供给银行。各类资源无法有效整合,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不同的经营模式衍生出不同的产业标准,直接造成产品的通用性和易用性较差,影响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 

  二、技术安全性仍显薄弱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支付方式。无论是移动支付的提供方还是客户都需要考虑支付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安全性问题。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风险。对于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机构,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加强技术建设,在移动支付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确保安全。对于消费者,目前还没有充分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风险,移动终端防病毒、防泄密等方面的保护远远不够,由于手机PIN码、个人信息泄露而引发的风险案例呈上升趋势。 

  三、客户体验和使用习惯有待提升 

  移动支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支付方式。居民习惯使用现金消费的观念很难一下转变。 

  综上所述,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需要加强主体间的合作,移动支付是一条新兴的产业链,在链条中运营商提供的是支付工具的通信通道,银行掌握着大量账户、拥有强大的终端设备、电子平台和清算设施以及成熟的信用体系,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自己的技术优势,连接着国内大部分银行。因此只有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各方紧密合作,整合经营模式,整个产业才不会过度竞争,各参与主体才能充分发挥核心能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为了促进移动支付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各方要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发展优先考虑的位置,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遵循保护用户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原则,在技术和管理上相互结合,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和信息安全。监管部门也应不断完善法规体系,加强产业指引。 

  在移动支付的推广过程中,应更多考虑移动支付产品的易用性,并着重满足重点地区、客户群的需求,以点带面,逐步向全社会推广移动支付生活方式。